舆论宣传是任何政党都极为重视的工作。建党近80年来,农工党始终把编辑出版党的报刊作为宣示政见、影响舆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
早在农工党筹组时期,报刊工作就发挥了积极作用。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实行反共、“清党”之后,大革命运动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宋庆龄、邓演达、彭泽民等“相约集合同志”,拟议组织新党。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人在莫斯科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号召在孙中山精神领导下,团结被压迫被剥削的革命民众,向一切反动仇敌进行斗争。在宣言影响下,国内一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一部分脱离了组织关系的共产党人,以及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于1928年初在上海以“中华革命党”的名义草拟了《党纲》《政纲》,出版《突击》《灯塔》周刊,宣传反帝反蒋,为成立农工党的早期组织进行了广泛的思想动员和舆论准备。
1930年5月,邓演达从国外秘密回到上海。8月9日,他在上海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编辑出版中央机关刊物《革命行动》(半月刊)和《革命行动日报》。《革命行动》(半月刊)和《革命行动日报》积极宣传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号召打倒帝国主义,肃清封建势力,建立以农工为重心的平民政权。
1931年11月,邓演达遇害,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35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香港集会,决定在全国迅速恢复和发展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央编印了《政治通报》和《工作通讯》,以指导全党工作。
1935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更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七七事变爆发,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得以公开活动。1937年冬,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领导人及华北、华东的许多干部和成员,在武汉成立了“临时工作组”,创办了《抗战行动》旬刊。
为了统一全党的认识,发挥党在抗战时期的作用,1938年4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创办了中央机关报《前进日报》,并继续出版《抗战行动》旬刊,主张“实行全民的全面抗战”。
这一时期农工党的党报党刊工作在彭泽湘的领导下,以宣传抗战与民主为主要内容,鼓吹“要抗战必须团结,要团结必须民主。”为宣传抗战主张, 发动群众抗日, 坚定抗日信心,推动救亡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农工党这一时期的报刊出版工作在人民新闻事业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1945年初,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中国共产党提出“立即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一个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和无党无派分子的代表人物联合组成的临时中央政府”。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表示完全支持,并于2月创办了《中华论坛》(半月刊),揭露和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独裁统治。
1947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1948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年1月22日,中国农工民主党同其它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联名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庄严宣布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农工民主党作为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多党合作中的一个民主党派,开始了新的里程。这一时期中央机关刊物是《学习通讯》。
建国后,1956年10月,农工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半月刊)出版创刊号。1959年5月,《前进报》更名为《前进》。1961年4月,《前进》报纸改为杂志。
1966年8月至1976年10月,农工党遭到残酷冲击和严重破坏,被打成“非法组织”,勒令封门交印。农工党的各级组织陷于瓦解,广大干部和成员遭到迫害,工作被迫停顿了十年之久。在十年动乱中,农工党同中国共产党一道,经受了严峻的考验。1977年12月,农工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正式重新活动,开始恢复、整顿各级组织,组织成员学习中共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重要文件,协助有关部门落实政策,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国农工民主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95年1月,《前进》(月刊)因与中共山西省委机关刊物《前进》(1958年创刊)杂志同名,更名为《前进论坛》。《前进论坛》杂志继承了农工党党刊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农工党中央与广大党员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农工党的思想建设搭起一个平台,为农工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
1986年3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创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要出版有关中医药、现代药物科技类图书等。1999年,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主管、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主办的《医药养生保健报》(周报)创刊,以传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提高民众身心健康为宗旨,具有较强的服务性和实用性。
《前进论坛》更名和《医药养生保健报》、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创办,使农工党中央主管主办的出版单位形成了“一报一刊一社”的崭新格局,为农工党在新时期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以医药卫生界人士为主的党员优势,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宣传中国特色政党体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平台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