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及兄弟省市
“十三五”期间,我省能源生产结构加速转变,清洁能源占比持续上升。2020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为4030万千瓦,比2016年增加1685万千瓦,年均增长11.44%,新增装机容量全部为太阳能和风能。2020年全年发电量为948亿千瓦时,比2016年增长71.43%,其中: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及其他新能源)发电量248亿千瓦时,比2016年增长148%,占青海省发电量比重达26.16%,绿色电力生产快速增长。
但是,由于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利用将会对现有电网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因此需要配置储能设备以应对电源端和负荷端的随机变化。目前我省政策规定,新建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必须配置建设相应规模的储能设备,随着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我国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上行至每瓦时1.5到1.9元,按照初始投资成本1.5元/Wh,年均循环次数500次,储能寿命为9年测算,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度电成本约为0.67元/kWh。储能投入成本高居不下,造成新能源企业投资回收周期延长,投资增速放缓,制约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储能行业不仅是绿色电力上网的重要补充和支撑,也是打造洁能源产业高地必不可少的重点产业之一,亟待规模化发展。
为此,建议:
一、推动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发展。充分挖掘青海省锂电资源优势,加大锂电池制造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电池生产企业增加产能,打造储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促进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发展,压降储能设备成本。制定储能系统性能指标和运营生命周期等门槛性要求,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二、创新储能电站运营模式。开展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运行试点,总结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建设、与电源企业和电网联通、费用收取、成本分摊等运行经验,后期逐步推广共享式新型储能电站商业模式,明确储能电站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及市场化交易规则,完善储能成本疏导机制,为电源企业投资新能源项目“减负”。
三、尽快布局新型储能产业。在现有试点基础上着力推进空气压缩储能、熔盐储能等储能技术的应用,加大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储氨)等研究力度,力争突破技术瓶颈,加快氢能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打造新型储能核心设备研发、生产和服务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新型储能龙头企业。
四、大力支持分布式新型储能发展。推进电网端和终端用户配置储能设备,鼓励电网企业加快完善储能设施并网技术和管理规范,加快完善储能调度管理制度,优化系统运行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储能、“新能源+储能”一体化系统调度机制。在全省产业园区开展终端分布式储能试点,后逐步推广至全省重点用能企业,降低电源端储能设备成本压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中央及兄弟省市
统战系统单位
兄弟党派
相关单位
相关媒体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青海省委员会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一号
联系电话:0971-6306897 传真:0971-6306897 邮箱:ngdqhswxcb@163.com
青ICP备08000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