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及兄弟省市
青藏高原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骨架之一,在国家以至全球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任重道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升。作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管护员在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促进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省生态管护员管理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制约着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综合系统化保护与治理工作,亟待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管护岗位设置较为分散,未形成与环境系统治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现有生态管护员管理体系是按照不同的主管部门、不同资金来源渠道来分别选聘、分别管理,生态环境、林草、乡村振兴、水利等部门均设有生态管护员岗位。部门间各自为政、条块管理、互不融通,从而形成多部门各自独立、多线条组织管理体系。在资金管理方面,各类资金分别制定资金计划、分别切块下拨和使用,各部门管理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制约着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保护治理。
(二)生态管护员的管理标准和考核程序不一。由于我省地域广阔,各地区地理地貌、气候环境等相差较大,生态管护岗位的工作内容差异较大。目前,除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在试点整合各类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推进组织化网格化管护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对生态管护员的管理要求和程序不尽一致,各类型、各区域管护任务大小不同,劳务报酬差异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生态管护员队伍能力建设有待提升。目前我省生态管护员主要从精准贫困户、当地农牧民等人员中选聘,大部分管护员所做工作主要为日常巡查、捡垃圾等基础性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知识较为欠缺,管护水平有待提高。缺少生态、森林、草原等保护与修复相关专业的中高级人员,难以满足生态保护与修复精细化、动态化、体系化管理需要。
二、对统筹整合生态管护岗位建议
(一)推进生态管护体制改革。成立全省推进生态管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查和评估,以市州或县为单位,因地制宜制定生态管护岗位设置目的、重点任务、工作内容及密度等内容,实现生态管护岗位全县统筹整合设置,推进生态管护组织化、巡查网格化、内容制度化。结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探索统筹实施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破行政区划、部门管理、行业管理和生态要素界限,综合考虑各要素保护修复需求,克服生态治理碎片化的问题,探索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跨区域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实现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
(二)加快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出台省级层面生态管护员的总体管理办法,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生态管护员管理具体办法,明确生态管护员选聘和任用程序、责任区范围、具体任务职责、报酬和考核奖惩等内容,推动生态管护员更加精细、精准、高效地发挥作用。
(三)加强生态管护员能力建设。组建生态专职教师队伍,加大对现有生态管护员的培训力度,加强生态管护员岗位职责、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安全防护等培训。完善人才建设制度体系,吸引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进入生态管护员队伍,建立中长期志愿者和研修生项目,补充中高层次人才缺口。编制生态管护员能力建设中长期规划,结合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从理论政策、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确定不同岗位的能力建设内容,逐步提升生态管护员综合素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中央及兄弟省市
统战系统单位
兄弟党派
相关单位
相关媒体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青海省委员会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一号
联系电话:0971-6306897 传真:0971-6306897 邮箱:ngdqhswxcb@163.com
青ICP备08000197号-1